top of page
Writer's picture依霈 蔡

【桂滿Daily Life|乘載大庄社區五十年的魚塭記憶】

踏進大庄社區,就會看見標誌性的海鷗地標,環顧四週都是魚塭,水車啪啦啪啦濺起水花,彷彿另類的水鄉澤國。走進馬路旁的社區關懷據點,長輩們爽朗的笑聲傳進耳裡,正在玩著撲克牌遊戲,其中之一就是今天的訪問對象洪桂滿女士。


從「栽仔」開啟近五十年的養殖人生

洪桂滿女士在民國62年從滿州鄉嫁到大庄社區來,累積養殖經驗將近50年,陸續養過斑節蝦、草蝦、石斑魚、富貴魚,到近十年開始養殖午仔魚。她的養殖生涯要從「栽仔」(tsai-á)開始說起,所謂「栽仔」(tsai-á)指的就是魚苗,大庄社區早期海邊魚類資源豐富,據桂滿女士所述,當時魚苗外銷正盛,整晚都不睡覺,能在海邊能抓到各種魚苗、鰻魚苗、紅蟳苗等,一桶能抓三千隻,一個晚上抓到的數量甚至上看幾萬隻。


這樣的榮景也帶動社區的經濟,原本居民的房屋大多是用竹子搭建,在外面塗上泥土所蓋成的「竹管仔厝」(tik-kóng-á-tshù),是台灣早期農村常見的房屋類型,因為在海邊抓蟳仔栽(tsîm-á-tsai),也就是紅蟳的幼苗,居民賺了錢開始能逐漸改建房子。


然而抓蟳仔栽(tsîm-á-tsai)情景已不復見,桂滿女士說可能是現在海岸邊堆放肉粽角(bah-tsàng-kak),也就是水泥製的消波塊,海邊變得難以出入且海浪也較大,加上培育魚苗的技術外流,於是這樣的產業在當地也就逐漸消失。


練就眼明手快心算高手—數魚苗

抓「栽仔」(tsai-á)的過程也練就了桂滿女士數魚苗的能力,打從還沒嫁到大庄社區之前,在娘家就從事相關工作,到現在也仍繼續數魚苗的工作。在魚苗場需要數魚苗的人力時,以一個人數一萬尾為單位,決定要請幾位數魚苗的人員,要去較遠的魚苗場時,甚至需要在半夜兩三點就集合出發。


桂滿女士數過虱目魚苗、紅蟳苗、蝦苗等等各類魚苗,數魚苗的工作必須眼明手快,一次大約撈五六尾在碗中,否則一次撈太多會看不準,且數的過程要唸出來,剛開始買主會在後面監督,也相當考驗心算能力。數魚苗的過程會輔以筷子作為數量的標記,當加到100隻魚苗就放一隻筷子,如果需要一萬隻就拿100隻的筷子做標記。


桂滿女士向我們舉例數魚苗的注意事項,例如:數蝦苗的過程動作要快,否則蝦苗們在桶子裡數量太多,過於密集壅擠容易死掉,早期的午仔魚苗則是一離水就會死亡,因此需要包含水一起撈。


養殖人生難養之首—午仔魚

接著訪問談到桂滿女士養殖午仔魚的主業,她說現在選擇養殖午仔魚原因是外銷價格穩定,但在她養殖經驗中也就屬養午仔魚最辛苦,要時時看顧飼料餵食的情形。午仔魚一天需要餵兩次飼料,一次三到四小時,需要在現場查看進食情況,適時調整飼料量,若是沒有適時調整,飼料容易飄散在魚塭當中形成浪費。


不過現在養殖午仔魚有了許多改變,她的兒子回來從事養殖時,在魚塭裝了攝影機,也設定飼料桶和手機連動,能定時噴灑飼料,可以用手機隨時隨地操作餵魚。桂滿女士隨即拿出手機的點開APP示範給我們看,她先操作餵飼料的APP按下按鈕開始餵魚,再打開攝影機程式就能觀看午仔魚們吃飼料的情形。


桂滿女士說起這樣的系統,稱讚連連直言好處很多,午仔魚怕下雨又怕曬太陽,下大雨時會沉入水裡不吃飼料,因此之前若是遇到下大雨就得去穿雨衣,趕到魚塭把飼料桶關起來,但現在就算回娘家滿州鄉,也可以用手機操作餵魚同時監看情況,輕鬆很多。


桂滿女士養殖的午仔魚,魚苗是從頂寮來的,養成後會選擇可信任的賣家賣出,捕撈前先講好價錢。午仔魚的重量以八兩為基準,若養出來的魚比八兩重,一兩價格會多五塊錢,但若重量不及八兩,少一兩就少十五塊。捕撈午仔魚需要專業的網工進行作業,請的網工大多是從塭仔或水利過來的,一下水一張網大概四千五百塊起跳,網工的工資由養魚戶負責。


把午仔魚需求視為人類般的養殖心法

現在主要由她兒子養魚,負責比較粗重的工作,桂滿女士則是負責其他工作,幫忙注意午仔魚的大小事。像是現在天氣水溫太高,必須一直讓新的水流進魚塭,水溫才不會太燙,也會調整水車運行的數量,避免午仔魚缺氧,在魚塭上頭加裝線,避免午仔魚浮上水面吃飼料時,被白鷺鷥吃掉,還有冬天午仔魚的食量比較小,長得比較慢也比較容易生病等等。

談起養殖午仔魚的種種,桂滿女士說就把午仔魚當作跟人一樣的心態去養就對了,午仔魚就和人類一樣,會有各種需求,需要適當的調整照顧,把午仔魚看作人一樣細心照顧,是桂滿女士的養殖心法。


大庄社區「上讚的所在就是遮」

桂滿女士從民國62年就開始在大庄社區生活,問起大庄社區的改變,桂滿女士說變化太大了,她提到海鷗森林公園,在全盛期時期總會有遊覽車載著遊客來旅遊,甚至在中秋節會有1到2萬人在公園中烤肉,但在1977年的賽洛瑪颱風打壞設施之後,就逐漸沒落了。


我們也好奇詢問她覺得這個社區最讚的地方是哪裡?桂滿女士毫不猶豫的回答「上讚的所在就是遮」(siōng-tsán ê sóo-tsāi tō sī tsia) ,所指的就是訪問地點大庄社區的關懷據點,長輩們來這裡有同伴,也有他們在廚房煮飯服務大家。


桂滿女士從102年關懷據點成立時就擔任志工,負責廚房的工作,桂滿女士說:「為一些人服務,沒關係啦」,現在她平時也會上關懷據點開的課,也和我們分享去年上了街舞課,到屏東縣政府比賽得了第三名。


桂滿女士在大庄社區不僅經歷了養殖產業的改變,也見證了社區景物的變化,這樣愛服務別人的桂滿女士,以養殖午仔魚為業,從事數魚苗的工作,將在大庄社區繼續寫下她的故事。


84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